| 進入夏季,受季風氣候影響,我國東北和南方部分地區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天氣特征。從5月初起,黑龍江西部地區沒有下過一場透雨,玉米種子出苗成了難題,有些農民等不及自然降雨,就自己抽水澆灌,種子卻出現了吊干。而在江南、江淮和西南一帶,先后出現了多次大到暴雨,一些地方因田間積水過多導致作物根系窒息死亡。
天氣多變,農民該咋辦?東北和南方部分地區農民又該采取哪些土肥水管理措施,來降低田間損失? 東北:抓好節水保墑適量增施鉀肥
據近期土壤墑情監測結果顯示,今年3月以來,東北西部降水偏少3~8成,氣溫偏高1℃~2℃,墑情持續不足。局部地區因旱未播,已播地塊玉米出苗率低,缺苗斷壟現象普遍,已出苗地塊苗情較差。
盡管5月下旬出現了一波大范圍降水,有效補充了土壤表墑,遼寧等地旱情基本解除,但吉林中部、黑龍江西南部、內蒙古燕山丘陵區和陰山北麓部分地區旱情持續。
在土肥水管理上,各地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,全力抗旱保苗,最大限度減少旱災對農業生產的影響。
各地應搶抓雨后墑情緩解的有利時機,加快玉米播種進度,擴大大豆等耐旱、生育期短的雜糧雜豆種植面積,大力推廣抗旱品種、積極采用噴灌、滴灌、水肥一體化等技術。
一是適量增施鉀肥。鉀肥可以增加植物體內鉀離子的濃度,提高細胞膠體對水的束縛能力,當遭遇高溫干旱時,可以促使葉面氣孔的關閉,減少水分蒸發。同時,鉀肥還能促進根系生長,提高根冠比,增強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能力。灌水時增施速效肥料可以防止作物因干旱而早衰,有效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。
追肥要“少吃多餐”,溝、穴施后覆土。實在灌不上水的地塊可進行葉面施肥,如小麥、大豆等后期遇旱,根系吸收能力下降,可噴施尿素、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。但要適當降低噴施濃度,增加噴施次數,并躲開烈日,最好選在晴天傍晚的無風天氣進行。
增施有機肥也對改善作物的水肥供應,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具有顯著作用。在缺乏灌溉條件的旱區,還可以適當增加有機肥、基肥施用比例,或進行一次性施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