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 小麥秋播病蟲害防治技術 |
| 發布日期:2018/9/29 17:02:00 |
小麥播種期應以防治地下害蟲、腥黑穗病等病害,同時兼治小麥苗期病害,預防病毒病發生。
1、農業防治:
(1)選用高產抗(耐)病蟲優種,做好品種合理布局,防止品種單一化,有效減輕病蟲危害。
(2)適期播種:根據不同區域病蟲害發生的輕重適當調整播期,譬如腥黑穗病發病田或病菌基數高的地塊,力爭在適播期內,按期播種,回茬麥田應早騰茬,早整地,搶時早播。力爭在寒露節氣內播種結束,盡量減少霜降麥;我縣水地小麥適宜播期為9月25日至10月5日。
(3)深耕細耙,精細整地:消滅作物殘茬及田邊雜草,減少病蟲基數。
2、化學防治:大力推廣種子包衣技術,防治地下害蟲,促進幼苗生長和預防土傳、種傳病蟲害。
(1)種子包衣:
種衣劑內含殺蟲劑、殺菌劑等農藥,經成膜劑固定后,在種子周圍形成一層保護膜,既能殺死種子內帶菌,又能防止種子外病菌進入膜內。同時由于包衣種子的藥效釋放速度比較緩慢,藥效期一般可達40-60天,是浸種或拌種藥效期的3-5倍,可以有效地控制蠐螬、螻蛄、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對小麥苗期的危害,同時還可以預防腥黑穗病、全蝕病等土傳、種傳病害的發生。
(2)種子處理
腥黑穗病:用種子量0.03%(有效成份)的三唑酮或每25公斤種子用五氯硝基苯80--100克拌種,按每100公斤種子兌水2-2.5公斤。(用含三唑酮成分藥劑拌種應注意適當增加播種量)。地下蟲害嚴重的,可先拌殺蟲藥堆悶,后拌防病藥劑,稍悶即播;對于連年發病的重病田可用40%五氯硝基苯粉劑,按每畝0.75-1千克,拌細土或細沙20-25公斤,均勻施入播種溝中進行土壤殺菌處理。
地下害蟲:對小麥地下害蟲發生區,可每畝用3%甲基異柳磷顆粒劑2.0-2.5公斤或用相同有效成分乳油拌干細土,均勻撒于地表,撒后耕翻;對地下害蟲發生區,應進行藥劑拌種,可用40%甲基異柳磷乳油50毫升或50%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水5公斤拌麥種50公斤。
對病蟲混發區,可采用60%吡蟲啉懸浮種衣劑30毫升+6%戊唑醇懸浮種衣劑10毫升,加水0.3-0.4公斤,拌種15-20公斤,待表面水分晾干后即可播種。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