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秋葵又稱補腎草、秋葵等,屬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。花大色美,果實為蒴果,倒圓錐形,形如羊角,因此又名羊角豆。果實表皮有5—6條棱,帶茸毛,肉質柔嫩、潤滑,可用來炒食、涼拌、作湯等,含有蛋白質、各種維生素和鈣、鐵等礦物元素,含量比一般蔬菜水果要高。營養豐富,味道鮮美,具有健胃、潤腸、保肝強腎的功效,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保健蔬菜。現將要點介紹如下:
一、播種育苗
為了方便采收和管理,生產上最好選擇早熟矮株型,果形棱角明顯的品種。如“新東京五號”、“臺灣五福”和“美麗五角”等品種。黃秋葵屬短日照、喜溫作物,耐熱怕寒。長江流域露地種植,在4月上旬直播。為了提早上市,可在3月搭大棚進行育苗。
黃秋葵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在30℃左右,如低于12℃,則發芽遲緩,在冷濕的土壤中種子出芽緩慢甚至不能出芽,一般需要進行催芽。由于種子外皮粗,種皮厚,播種前先對種子進行處理,用30—35℃的溫水浸種10小時,撈出瀝干后,包好,放在25—28℃的培養箱中催芽2天,當有一半的種子露白時,就可以播種了。可以采用直播種植,也可以采用營養缽育苗進行黃秋葵的種植。
為了提早出苗,通常采用營養缽育苗,將配制好的營養土裝入12厘米的營養缽中,澆水備用。每缽放入2—3粒種子,播后覆上一層土,蓋上薄膜,保溫保濕。溫度控制在25℃左右。一般5天后就可以長出小苗,出苗后溫度保持在15℃以上。如果天氣晴熱,育苗的棚室溫度超過35℃時,要打開大棚的裙膜通風降溫。當小苗長出2—3片真葉時,就可以定植到大田中。
二、定植
黃秋葵的根系發達,入土深,要選擇耕作層深厚、土質疏松肥沃、受光良好、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粘壤土的地塊種植。播種前,深耕20—30厘米,每畝施入腐熟廄肥2000千克、鈣鎂磷肥25—50千克、鉀肥10千克。耙細畦面,南方多雨地區要做成高畦,畦寬120厘米,畦溝寬40—50厘米。從營養缽中帶土輕輕取出小苗,注意不要損傷根系,在畦面挖穴種入,行距60—70厘米,株距40厘米左右。種好后畦面澆透水。
如采用直播種植,在畦面上每隔35—40厘米挖穴種植,每穴播2—3粒種子,覆土2—3厘米,每畝栽2000穴左右,用種量大約0.5千克。條播按行距60厘米開溝,溝深3厘米,將種子均勻播在溝中。一周后幼苗開始出土,要及時查苗、補苗,長到1—2片真葉時,進行間苗,拔除弱苗、病蟲苗、畸形苗,當有2-3片真葉展開時,每穴選留一株生長健壯苗。
三、田間管理
定植初期,氣溫較低,生長緩慢,而雜草生長較快,要及時中耕,以提高地溫,并起到保墑除草的作用。每7—10天進行一次,促進緩苗。
黃秋葵吸收肥力較強,結果期長,為了使整個生育期有充足的養分,除了施足基肥外,還要加強追肥。對肥料要求氮磷鉀齊全,生長前期以氮為主,中后期以磷、鉀肥為主,氮肥過多,植株易徒長、延遲開花結果,氮肥不足,植株因生長不良而減產。定植一周后,每畝施入稀薄的腐熟人糞尿500千克,10天后,再追施一次。當株高長到40—45厘米時,這時生長旺盛,每畝施入復合肥10千克。開花前期植株較小時,及時摘去花朵和幼果,保證植株發棵。開始采收后,每隔20天,每畝施三元復合肥5—10千克,促使結莢;在生長中后期,繼續追肥1—2次,防止植株早衰。
由于植株較大,需水較多,生長期間保持土壤濕潤。在7-8月份高溫干旱時,要保持水分充分供應,每周灌水一次。特別在盛產期,不能讓植株受旱缺水,以免影響生長,降低果實品質。大雨后,及時排水,防止積水造成爛根。
在氣候溫暖、光照充足的環境下生長較好。在開花結果期所要求的溫度范圍在18—35℃,以25—30℃最為適宜。植株開花后,如遇陰雨連綿則植株易徒長,造成落花落蕾,結實稀少。田間密度過大,相互遮陽,也會造成生長不良。在開花結果期,加強中耕,促進根系伸展。及時松土除草,以免發生草荒。為了管理方便,使用地膜可免去松土除草。
黃秋葵以主莖結果為主,當基部葉腋處發生側芽、側枝,或種植過密,相互遮蔭,對生長都不利,應及時去除側枝及老黃葉片,以免消耗養分,同時改善通風透光條件。主枝高度在60厘米左右可摘心,使養分集中供開花結果。
植株封壟前,灌溉、雨后根際土壤被沖刷時,應及時培土護根,促進根系發育,防止倒伏,當植株生長較高時,要插竹竽或木棍支撐,扶縛主莖,以防倒伏或被風刮斷。收獲嫩果后,保留下部l—2片葉,摘除以下的葉片。
四、病蟲害防治
黃秋葵抗病力強,一般病害較少,主要害蟲有蚜蟲、薊馬、棉鈴蟲、造橋蟲、斜紋夜蛾和斑潛蠅等。防治蚜蟲、薊馬可用10%吡蟲啉乳油3000倍液或20%好年冬乳油3000倍液噴霧;對棉鈴蟲、造橋蟲、斜紋夜蛾用5%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或15%安打懸浮劑3000倍液噴霧。噴灑多蟲螨丁2000倍液防治斑潛蠅。防治害蟲要早,在點片危害階段抓緊進行,以免影響產量和質量。
五、采收
從播種到采收需要50—60天,一般在開花后6—8天,果實可長到6—8厘米,單果重10—15克,這時果皮淺綠脆嫩,品質較好,及時采收。如采收過遲,果莢的長度超過13厘米,果莢容易纖維化,影響品質,失去鮮食價值。采收時,小心帶柄摘下嫩莢,注意不要損傷植株。早期采摘每隔2—3天采一次,到了8月份盛果期,可每天采收或隔天采收一次。一般畝產量達1500—2000千克。 |